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2月24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前政权武装人员与过渡政府武装人员发生交战,致叙利亚过渡政府安全局1人死亡,2人受伤。这一冲突不仅让阿萨德派系再度进入舆论视野,也成为叙利亚局势复杂化的最新注脚。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动的背景下,叙利亚是否会再度回归混乱局势?
此次冲突无疑触动了叙利亚伤痕未愈的伤口。2024年,阿萨德政权倒台,结束了阿萨德家族长达数十年的统治。然而,叙利亚至今仍未实现真正的和平。沙拉领导的过渡政府虽然在形式上掌控了国家命脉,但内部派系分裂仍十分严重,某些地区安全局势脆弱,旧势力的零星反抗从未完全消失。大马士革郊区的这场战斗,正是阿萨德拥护者试图卷土重来的最新尝试。
事实上,这种规模的各种对抗在叙利亚并不罕见,但每次均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阿萨德虽然仍然掌握某些忠诚力量,但其支持基础早在内战和政权更迭中被彻底削弱。无论从人员、资源还是地缘政治支持上,他的阵营相较于过渡政府始终处于劣势。然而,这次冲突爆发的时间点却尤为耐人寻味——当前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
从国际格局看,此次冲突显现的是叙利亚国内问题与美俄博弈的深度交织。长期以来,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对立,美国支持反对派,而俄罗斯则是阿萨德的坚定盟友。两国在过往几年中围绕叙利亚影响力展开的较量,帮助形成了今天复杂的权力结构。然而,近期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策略变化,可能正在催生某些变量。
一方面,美国已经明显在中东战略上采取了收缩策略。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从叙利亚撤军的决策早已表明其不愿继续深陷中东泥潭,而拜登执政期间,更加注重将战略资源集中于亚太地区。美军影响力的减弱,不仅削弱了对叙利亚过渡政府的有效支持,也为俄罗斯提供了重新操作叙利亚局势的窗口。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中东布局正在加强。此前因乌克兰危机而疲于应付的俄罗斯,当前有迹象释放部分精力至叙利亚。例如,俄方在叙长期驻扎的军事基地已得到扩建,一些军事和经济援助项目也重新启动。叙利亚因其在中东的重要战略价值,显然是莫斯科巩固自身国际影响力的核心砝码。对于阿萨德而言,俄罗斯的逐步行动无疑是一种信号,足以让他认定复权梦想并非完全虚妄。
不过,从现实角度分析,阿萨德复权的愿望更像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在叙利亚目前的政治生态中,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匮乏和支持的稀薄。作为长期依赖阿拉维派少数群体治理国家的权威人物,阿萨德在内战后的党派支持几近崩溃。阿拉维派本就是叙利亚人口中的少数派,而战乱导致其国内人口流失更为严重,已很难形成强大的社会或军事支撑。
同时,在国际层面,阿萨德的境地更为困难。尽管俄罗斯可能会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但这一支持未必足以翻盘。叙利亚问题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远低于乌克兰冲突或与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地缘竞争。除非叙利亚发生新的内部混乱,否则阿萨德难以获得足够的外部支持去挑战过渡政府。
尽管阿萨德复国几乎没有现实可能性,但叙利亚稳定局面依旧面临挑战。首先,叙利亚的整体社会经济状况仍极为脆弱。长达十余年的冲突摧毁了大量基础设施,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根据联合国数据,截止2024年底,叙利亚有超过600万人离开家园,720万人仍在境内流离失所。战后复兴的步伐极为艰难,这种环境对任何政权而言都是潜在的威胁。
其次,叙利亚复杂的地缘环境也让形势更加难以预测。土耳其、伊朗和以色列等邻国均在不同程度地介入叙利亚事务。这些地区性大国的利益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叙利亚的碎片化格局。尤其是土耳其,其在叙利亚北部的军事行动以及对当地反对派武装的支持,直接威胁到现政府的权威。此外,美国的态度变化也可能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伏笔。
总的来看,大马士革郊区的这场激战更像是阿萨德拥护者一次试探性反扑,是对叙利亚政局持续混乱的一次典型表现。这种有限冲突无法撼动过渡政府的基本格局,但也昭示着阿萨德派系的野心并未完全熄灭。
长期来看,叙利亚的未来仍然悬而未决。过渡政府需要在国内政治和经济复兴上取得更多突破,挤压任何试图掀起波澜的势力。而阿萨德派想要真正“东山再起”,只能依赖中东局势大乱或大国博弈的大幅倾斜。然而,靠大国的支持复国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阿萨德能否再进一步,或许只是时间与现实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