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孟子·梁惠王上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与仁政思想概述

2025-05-09 网红 3 admin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充满智慧的经典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及翻译。这篇出自《孟子》的文章,不仅展现了古代君王的治国理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其中的韵味吧!

一、原文欣赏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翻译解读

这段文言文讲述了梁惠王与孟子的一段对话。梁惠王自认为对国家尽心尽力,但孟子却以战争为喻,指出梁惠王的治国方法存在问题。孟子认为,君王应该关注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仅仅关注国家的表面繁荣。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提出了“王道”的概念,即君王应该以仁政为本,关注民生,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还强调了农业、渔业、林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孟子在文中还提到了“五亩之宅”、“鸡豚狗彘之畜”、“百亩之田”等,这些都是古代百姓生活的基本要素。孟子认为,君王应该关注这些细节,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现实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虽然出自古代,但其思想却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生活。只有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此外,这篇文章还提醒我们,治国之道不仅仅是关注国家的表面繁荣,更要关注民生。只有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四、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生动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站严格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不复制原创内容。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请于30日内联系,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网站邮箱;yuzhibolangzi@gmail.com 通知邮箱谢谢!